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A. 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是古今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具有“百草之王”的美誉。人参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被列为上品,称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安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补气之能冠群草。根据 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记载:“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功效”。
“大补元气”被认为是人参的传统功效,并一直沿用至今。《伤寒大全》中的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主治气虚气脱,症见脉微欲绝,或妇人血崩,产后失血过多的昏厥等,曾是中国古代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方剂。《内外伤辨惑论》中记载的生脉散,是人参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使用,具有益气敛汗、养阴生脉的作用,症见热伤元气,气虚而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或病危脉绝等危证。《和剂局方》中记载四君子汤,为人参配茯苓、白术、甘草,具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之作用,症见久病虚弱、气短、肢困乏力、食少不化、言语轻微、脉沉无力等。《济生方》中的人参胡桃汤,是人参配胡桃、生姜,主治肺肾虚寒,症见喘嗽不能睡卧,久不愈者。《证治准绳》中记载的养心汤,用人参配伍黄芪、炙甘草、茯苓、茯神、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和肉桂主治心气虚、元气亏损、心中无源、极度衰竭、气虚欲脱,症见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脉细弱或结代,并有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等症。目前,在临床上人参“大补元气”之功效在组方中是重中之重,应用于治疗元气虚损性疾病已取得了良好疗效。如临床上,参麦注射液、参松养心胶囊等通过人参补元气、强心复脉的功效来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
此外,人参健脾丸具有抗疲劳和辅助治疗脾肺气虚型慢性阻塞型肺病的功效。根据中医理论,早期认为人参归脾肺心经,通过补益脾、肺、心之气,充足后天之精进而充养先天之精。近年研究发现,人参还能调节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性机能、延缓衰老,为人参入肾经提供了依据。2015 版药典也明确说明,人参归脾肺心肾经。因此,现代中医认为人参实为通过补脾、肺、心与肾之气,充足滋补后天之精,起到“大补元气”的作用。但是,中医理论对人参“大补元气”的内涵的这些诠释,还未能从现代分子药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验证,不利于对其临床功效应用推广。因此,以中医的宏观、整体思维模式与现代医学微观、精细的逻辑理论有机结合,将是探索和研究人参传统功效科学内涵的可行方法和思路。
1.抗疲劳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四肢肌肉。“脾虚”患者脾运化失常,出现营养障碍可表现为腹泻、腹胀、消瘦、营养不良、四肢无力,抗应激能力下降;疲劳乏力是脾气虚的经典表现。大量现代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通过增加糖原合成、糖摄取、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和增加 LDH 活性等多条途径发挥缓解骨骼肌疲劳的功效。对人参多糖的研究发现,其通过上调 BDNF 和β-Catenin 的蛋白表达发挥抗疲劳作用;其中果胶多糖通过减少对细胞膜及线粒体膜的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和保持血糖浓度的稳态来缓解能源耗竭引起的疲劳。
2. 增强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气虚时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足,其免疫功能低下,而人参是补气虚之良药。现代研究也发现,人参总皂苷显著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发挥提高免疫功能。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心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脏腑功能渐渐衰竭;血脉瘀滞,久而聚湿成痰;是心衰的根本。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独参汤、四君子汤等在治疗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时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人参发挥复脉固脱功效的表现。
4. 延缓衰老
中医认为人到老年以后,气血渐虚,全身脏腑逐渐衰退,人参能够通过补脾气、肺气、肾气等改善机体功能,抵抗外邪入侵来发挥延年益寿的作用。现代实验表明,人参皂苷 Rg1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如PI3K/Akt 和 p19(Arf)-p53-p21(Cip/Waf1) 发挥抗氧化、抗炎作用来保护衰老小鼠造血干细胞功能和改善中年小鼠的记忆力。Rb1 通过调控内皮一氧化氮合酶途径、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或激活 sirtuin-1 信号通路等缓解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
来源:中国知网
相关政府部门链接
院校、院所链接
相关检验、鉴定机构链接
人参相关企业链接
人参相关协会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