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吉林: 计划10年时间打造千亿级人参优势产业
2022-10-10

人参,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资源。人参产业,也是吉林省农业新兴支柱产业。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吉林人参这一最有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提供了方向指引。 

  近年来,吉林省先后创建了集安、抚松两个国家级人参产业园区,“长白山人参”品牌在“2017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发布”环节中以品牌价值190.48亿元的成绩在全国百强品牌中高居榜首。 

  2021年,吉林省人参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600亿元,领跑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眼下,吉林的人参产业如何以《意见》为指引,依靠优势,持续发力?有着“中国参乡”美誉的吉林抚松正在凭借特色品牌,打造成功模板。 

  种子是人参产业发展的“芯片”,解决种子“卡脖子”难题成为抚松县“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力点。近年来,抚松县积极加快推进抚松人参种质资源圃建设,培育“福星”系列人参良种,收集保藏各类人参种质资源200余份。同时建设“福星”系列良种繁育基地、“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和非林地种植基地达1435.1公顷。通过人参种质资源圃建设,有效地保护了抚松人参珍贵的基因,整体提高长白山区域参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意见》中提到,吉林要建立高品质人参等级标准,加快推进国家级人参科研平台建设。 

  在抚松县,专业的人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成立,“抚松人参”的种植、加工等行业生产标准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正在逐步提高,有效填补吉林省空白。同时,率先在全省开展“数字人参”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实施了物联网监控,目前已实现了“一品一码”身份数字化监管。持续推进与中科院特产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成立长白山资源与健康研究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院长王英平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表示,《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先解决了人参种植的用地问题。 

  “‘意见’中提到,科学改进人参种植模式,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将人参种植模式重点转向林下仿野生栽培和人工林下生态种植,这就是从政策方面解决了人参发展的土地问题,从林参轮作到林参间作、林参轮作,可以进一步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王英平说。 

  放眼全省,今年6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遵循“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技驱动、效益优先”原则,坚持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通过10年左右时间,努力打造成为千亿级优势产业,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同时,一组“进度表”更为吉林人参产业的发展划定了“红线”。 

  到2025年,人参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人参新品种选育、高效种植、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人参种植、加工、仓储流通等方面关键短板基本补齐。 

  林下参与非林地种参协调发展,园参标准化和林下参标准化种植基地占比分别达75%和50%,鲜参优质率达到85%以上。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人参种植大户加入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达80%以上。按照全链条开发的模式,进一步稳定一产、着力提升二产、加快发展三产,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7%、50%、43%。 

  到2030年,人参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农业新兴支柱产业。 

 

 

(来源:中国吉林网)

来源:http://www.jl.chinanews.com.cn/rszl/2022-09-20/21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