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着力做强人参产业
2020-05-07

有着“人参之乡”美誉的抚松县,是吉林省乃至全国的人参主产区,在抚松,人参栽培技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人参产业已成为抚松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人参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前列,有亚洲最大的人参专业交易市场。然而,由于产业链条开发力量薄弱,我国的人参产业一直难以与韩国等人参产业大国相抗衡。问题在哪里?

邵国平,北京普华康泰健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致力于研制人参制品抚参堂的创始人,深刻指出了问题所在。

他说,我国人参产业的研发不是没有,而是很大一部分成果都锁在保险柜里,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加工企业工业化程度低,规模小;销售没有标准的渠道,有的人参在药店作为饮片销售,有的人参专卖店和药店把林下山参作为高端奢侈品,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自有的规范的销售渠道。最为重要的不利因素是,中国人参一直不能作为药食同源的原料。“我们就像脚下拴了绳索受制于这种管理方法。而头上的紧箍咒,正是中医讲吃人参容易上火的一些观念,束缚了整个产业的发展。”9月初,正是参花争艳的季节,国内各路专家学者齐聚抚松,各抒己见,寻找问题的答案。

身为白山市发展的掌舵人,白山市委书记李伟对人参产业的未来信心满满。他指出,白山市作为世界人参核心产区,有着悠久的人参栽培历史,人参文化底蕴深厚,人参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前景良好,潜力巨大。近年来,白山市按照“抓基地、上项目、深加工、育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始终突出引进战略投资和产品深度研发这两大关键,大力推进GAP统一标准种植,坚持标准化基地与产学研相结合,人参标准化种植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重点人参产业项目建设,产品从传统药用向旅游商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多元化领域进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人参品牌整合,打造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人参产业已经具备了发展振兴的基础和条件。

国务院参事、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秦小明表示,中国保健协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培育“百亿元”规模企业,打造人参国际品牌,同时组织和吸引国内外企业构建人参产业贸易平台,以实现优质的人参原料及产品,与优秀的生产和销售型企业进行融合与对接,拓展中国人参的国际市场,促进由人参产量大国向人参产业强国转变。

目前,抚松县现有人参加工企业超过280家。抚松县政府积极推荐了抚参堂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创建“百亿元”候选企业。所谓“百亿元“企业,是指国家首次将保健食品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在有条件地区和待发达地区,重点培育和发展保健食品及营养强化食品,建设营养与保健食品原材料基地。

基于此,抚松力争到2015年,培育出2—5家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争取打造出100亿元规模的人参产业航母。

白山市政协副主席、抚松县委书记李平透露,抚松未来的人参产业发展规划概括起来就是将以中国“人参之都”建设为统领,实施“八大工程”。人参之都就是人参的都市,是人参生产、加工、销售的中心。实施的“八大工程”建设分别是人参标准化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及产业化工程、人参市场规范及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工程、现代化人参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及服务平台工程、名优品牌打造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程、推进人参药食同源工程、人参文化建设工程。

目标制订了,一个个有关于人参振兴的好消息相继传来。

9月4日,卫生部正式发布公告,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从而正式掀开人参药食同源的发展新格局。

9月6日,“2012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大会”宣布,“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人参“920工程”,积极发挥国家人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计划投入2亿元,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人参作用机理、生产加工技术、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人参产业加快振兴与发展。

……

未来的抚松,将由传统的种植大县转变成为人参科研、加工、流通大县,抚松将努力成为全国人参高端科研的聚集地,人参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的重要基地,人参交易和物流的集散地,成为吉林人参、中国人参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地和人参科研、加工、流通、交易的综合性平台。抚松,那时将成为真正的“人参之都”。

 

网址:http://jiuban.moa.gov.cn/fwllm/qgxxlb/jl/201209/t20120919_2945043.htm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官网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