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国,1954年生,中共党员,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现任振国集团董事长、吉林省通化振国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振国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通化长白山药物研究所所长、北京振国肿瘤康复医院院长、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等职务。
王振国1973年参军,在81180部队任卫生员、代理医助,1977年复员到地方,1981年进入通化师范学院学习,先后任通化白山制药厂生产厂长、中共通化市委办公室秘书等职务。从事医药工作30多年来,王振国始终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1990年以来共获省和国家荣誉奖项56个,其中被评为(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振兴吉林一等功、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创业先锋”、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吉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职工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中国民营科技产业开拓奖、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2004年度全国十大科技英才、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医学基金会公益事业关爱奖等。
王振国注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增加地方和国家财政收入做出了较大贡献。累计上缴税金2亿元,连续多年被吉林省评为私营企业“纳税状元”,累计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是我国抗癌中药出口创汇大户。他所创办的企业荣获“吉林省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奖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示范基地”、“吉林省先进民营科技企业”、“全省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十五’国家第一批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通化县中药产业基地长白山药谷”骨干企业、“中国民营科技先进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39个省和国家荣誉和奖励。
一、勇攀科技高峰,创造国药辉煌
30年来,为了振兴国药,造福人类,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中药防癌抗癌之路。王振国研究员主任医师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了人民军队克难攻艰、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他研究的“复方天仙胶囊”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我国实施药政法后批准生产的第一个抗癌中药,该项目在第38届世界尤里卡博览会上荣获了“世界个人发明最高研究奖”、“将军勋章”、“骑士勋章”、“比利时王国荣誉奖牌”。1990年1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通化长白山药物研究所,并高兴地说:“你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今后要研究出更多的老百姓吃得起的抗癌中药。”并亲笔题写了所名。自1990年以来,王振国先后受到江泽民总书记4次接见。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勉励,使王振国更觉得肩上责任重大,他更加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向生物制药领域进军,努力提高抗癌药品的科技含量和疗效。目前,他在国家列项的科研项目有:首次利用长白山真菌“缝裂木层孔菌”深层发酵生产“抗癌免疫增强剂PUS”,被列为国家二类中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研究出用于抗流感病毒“注射用银甘黄(冻干粉针)”,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还有国家六类中药“麝蟾胶囊”、“参白注射液”。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潜心癌症研究,防治成效卓著。
王振国不仅在抗癌药研究上成绩卓著,而且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王振国主任医师从医20多年来,在肿瘤防治上敢于突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15个国家癌症患者义诊10多万人次,受到国内外患者的好评。他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防治癌症三个新模式,即“积极预防与重视康复相结合、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心理疗法与社会关爱相结合。”该模式在国内外肿瘤防治研讨会上得到了中外专家、学者和患者的高度评价。1991年2月王振国被美国、日本等13个国家癌症协会推举为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总部设在香港,王振国每年都要到这13个国家去讲学和义诊。王振国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调查,编写和发表了有影响的科普书籍和多篇有价值的论文,其中《肿瘤防治与康复》受到国内外专家和患者的好评,该书被译成英文、日文、马来文版本,并作为国际癌病康复协会肿瘤防治与健康科普书籍。王振国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他结合医疗实践和社会面对癌症的现实,撰写了《癌症治疗方法的新思考》论文,刊登在《健康报》,受到同行和患者的关注,不少同仁和患者打电话找王振国探讨和咨询治疗癌症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王振国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提出“扶正而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的见地,总结提出治疗癌症的“冲击疗法”,即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口服、肌注、介入、雾化吸入、栓塞、外贴等多途径给药,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杀伤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为此,《中国医药报》在显著位置上,介绍了此疗法,并称其为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重大突破。
为了继承和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中药抗癌优势,王振国先后投资3.2亿元,创办了“通化振国肿瘤防治院”、“珠海振国肿瘤康复医院”、“上海振国医院”、“北京振国肿瘤康复医院”。
三、实施人本管理,塑造企业形象。
王振国讲:“振国集团所以能发展成今天,主要得益于实施人本管理,靠人才兴企、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1、招贤纳士,购筑人才高地。在各级组织部门的关爱和支持下,振国集团成功实施了人才兴企战略,购筑了一批以部队复退军人为骨干的素质较高的队伍。目前,在振国集团工作的复退军人有158人,其中干部62人,少校以上军官37人。这些复退军人思想好、业务强、作风硬、贡献大,成为集团各个岗位上的中坚和骨干。在吉林省召开的“全省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投身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王振国介绍了《转变思想观念、开发人才资源,发挥复退军人在民营企业振兴中的作用》的作法和体会。集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8人,占员工总数的31.5%,高级职称56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68.9%。振国集团总结了“更新观念,增强人才兴企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营造人才兴企的良好环境”、“建立机制,确保人才兴企业战略落到实处”的作法和体会,在省、市召开的人才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振国集团党委被评为通化市“五好党组织”、“先进党委”。
2、铸魂塑像,建设先进文化。在各级宣传部门的关爱和支持下,王振国把“铸魂塑像,建设先进文化”、实施有效的文化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大事,摆在重要的位置,紧紧的抓在手中。集团总结的“支持人本管理,拓展企业文化建设渠道”、“培养企业精神,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加强环境建设,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魅力”。在省市宣传部门召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做了介绍。
3、创新管理,建立灵活机制。王振国在企业管理上成功的实施五个转变,即:由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转变,由相对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粗放定性管理向细化定量管理转变,由被动监管向自我监控转变,由物事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四、倡导致富思源,自觉回报社会。
王振国在科研工作上态度严谨、以人为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为重,注意发扬民主,实行全员管理,尊重员工,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自觉按照国家规定,积极为员工参加社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并足额缴纳保险费,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好评。
图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官网
网址链接:http://alumni.thnu.cn/star_person/fc/11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