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学院师资力量
2020-05-18

曹志强

研究员,吉林人参研究院总工程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生物学专业,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野山参国家高级鉴定师”、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常务秘书长、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高级专家、人参国际标准联盟TC429专家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本溪桓仁县野山参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近19项,2000年以来发表近百篇,支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子课题多项。2010年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2012年获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窦德强

辽宁参茸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药学会中药及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草药典》中药方面顾问及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中药药效(性)物质基础及质量研究,先后对人参、西洋参等几十种中药的药效物质及质量进行研究,首次发现人参和西洋参特征成分,依次建立的区分方法已被《中国药典》和《美国草药典》等采用。建立辽宁道地药材石柱参的地方标准《石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有利促进辽宁石柱参产业的发展。

主持和参加国家“973”课题(分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及省市级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载论文9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证书10项。代表性课题:基于人参药性与能量代谢相关性的人参上火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2021、基于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皂苷类注射剂类过敏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7。

曾获人参的质量规范化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子课题)、林下山参品质评价和规范化种植,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参标准提取物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牛蒡子生药学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冯家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人参产业)理事会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副站长,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全国参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3)主任委员,国际标准ISO/TC249提案专家,吉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人参研究》杂志副主编,吉林省参业协会副会长,吉林省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秘书长,吉林省山参分会会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分会副理事长,国际人参标准科技联盟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人参等中药材生产、教学、科研、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在人参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病虫害高效防治技术、人参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中有重大技术创新;建立了人参标准体系,组织完成了人参农药登记38种,解决了人参生产中产量低、病害重、农残高、无标准等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并在人参生产中广泛应用,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主持和参加了农业部等国家和省科研项目16项;制修订国家标准27项,地方标准25项;出版著作5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2部;组织拍摄人参专题片7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2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荣获吉林省第四批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十二批突出贡献人才及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称号。


    娄子恒

    研究员,吉林人参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研究,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药材检测认证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食品协会食品行业品牌建设活动评选委员会专家、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申报课题评估专家库成员、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人参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专家特派员、吉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通化市人参专家、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持、参加并完成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人参抗栓素开发研究”、“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研究”、“东北红豆杉产业化栽培及产品开发研究”、“人参连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双参素胶囊临床研究”、“长白山黑参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林下山参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和评价研究”等20多项目科研课题。发表论文“非林地人参种植过程中人参重量及皂苷动态变化的研究”等40多篇。


王英平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人参产业)理事会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院长,二级研究员。中国农学会特产分会秘书长、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人参体系首席专家、吉林省人参协会副会长、ISO/TC249工作组注册专家。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专项项目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技惠民计划1项。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带领团队选育人参、桔梗、灵芝、细辛等中药材新品种12个;研发中药大健康产品10余个,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制定国际上中药材标准--ISO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28项;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

徐芳菲

高级工程师,吉林人参研究院植化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吉林省道地药材人参、西洋参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相关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吉林省药学会中药天然药专业委员会委员,获2017年度吉林人参研究院先进工作者、2018年度吉林人参研究院先进工作者,通化师范学院人参学院客座教授。


    赵余庆

    中国中药协会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草药》、《中药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亚太传统医药》、《中国现代中药》编委、辽宁省自然科学系列职称评委会评审委员、辽宁省药学会理事,沈阳市中药科技计划管理咨询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及基金和重点项目评审专家。

    系统地研究了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和人参属植物及多种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分离和鉴定了以三萜皂苷为主的200多种化学成分。在天然人参、西洋参、三七、刺五加、红毛五加、苦瓜、胡芦巴等植物的活性成分、生物转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质量标准的研究方面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4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在稀有抗肿瘤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生物转化、构效关系、结构修饰、闪式提取关键技术,工业化色谱分离制备以及创新药物研究中更是做出了突出贡献。

    首次在人参、三七和绞股蓝中已报道200余种皂苷类化合物后又发现了20多个新的活性成分,且其中25-OCH3-PPD的抗肿瘤活性(12种瘤株)是已上市抗癌一类新药参一胶囊(人参皂苷-Rg3)的10-100倍,且明确了抗肿瘤作用机制和新人参皂苷元的构效关系。实现了公斤级的大规模(工业化)色谱制备,为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奠定了基础。

    在天然人参、西洋参、三七、刺五加、苦瓜等植物的活性成分、生物转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质量标准的研究方面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4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

    出版著作:

    1.《绿化血液》,《神奇的血清》,沈阳出版社,2001,主编

    2.《四季防病药茶》,降脂抗衰药粥》,《补肾壮阳药酒》,《滋补健脑药汤》,《美容泽发药膏》系列丛书,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主编

    3.《脂肪肝四季饮食》,《高脂血症四季饮食》,《高血压四季饮食》,《糖尿病四季饮食》,《癌症四季饮食》,《慢性肾炎四季饮食》,《慢性胃炎四季饮食》系列丛书,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主编

    4.《亚健康与保健食品概论》,科技出版社,2009,副主编

    5.《保健食品研制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主编

    6.《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制备关键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主编

    7.《食疗与保健食品原料功能因子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主编。

    一类抗肿瘤新药-新人参皂苷元AD-1的临床前研究,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102-114,主持

          基于MDM2靶点的前列腺癌抑制剂−新达玛烷衍生物的发现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81273389,主持

    天然药物标准提取物的工业化色谱制备平台建设,“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三批计划,2009ZX09301-012-105B,主持

    稀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工业化制备,辽宁省科技厅,2007402055,主持

    创新抗癌一类新药原料的大规模色谱制备,辽宁省科技厅,2008402021,主持

    人参沙棘固体饮料的研究开发,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2019-0-4-052,负责人

    抗癌新药AD-1,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0-4-045,负责人

    一株甘蔗镰孢转化人参属植物总皂苷制备抗癌有效部位的方法,天津市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2018-0-4-039,负责人。

    1.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葡萄多酚中功效因子的发现、活性评价及开发应用,2010

    2.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然抗肿瘤原料药的大规模色谱制

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3

    3.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技术在人参抗癌有效成分制备上的应用,2007

    4.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血清软胶囊的研制应用,2002

    5.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西洋参活性成分的化学药理创新研究及制剂的研发应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