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幸福——记通化市第十一中学 崔红雨
崔红雨,通化师范学院数学系1993届毕业生,通化市第十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通化市优秀班主任,通化市直名师培养人,通化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一、不忘初心,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追求幸福
通化市第十一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教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断探索适合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注重课堂教学实际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所教学科成绩一直在联校名列前茅。在吉林省首届“高中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获“教学三等功”;2008年荣获“吉林省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教练员”的称号。
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真诚感动学生,用威严约束学生,用现实激励学生的原则做好育人工作。班级学风浓、学生作风正,自主管理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但在校排球赛中夺魁,而且在文艺汇演、诗歌朗诵等活动中均有优异表现,尤其是在六校联考中所有学科的成绩均名列榜首,在2005年12月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中,有5人进入联校总分排名前10名;在2006年7月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中,有3人进入联校总分排名前5名;梁宝琴同学还在通化市英语学科竞赛中获全市第5名的好成绩;在2007年高考中所教班级的学生本科上线率接近70﹪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8年李琪同学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决赛)中获三等奖。
2009年进入教务处工作后,一直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开展了“课堂文化月”活动。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丹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更新了老师对学生的看法:我们的学生只是学习成绩差些,他们同样拥有梦想,同样渴望成功。这次活动让教师们对教育有了重新的思考——学生的点滴进步,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二、不忘责任,从团队的共同成长中感受幸福
2011年6月29日崔红雨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几年来,工作室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指导、引领的作用,从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自身修养等几个层面入手,促进自身及每一个成员的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加强学习,做一个学习型团队
学习是我们终身树立的观念,不但要进行业务理论的学习,而且要涉及人文、国学等多个方面的学习,成为一名师德高尚、有内涵的教师。
2. 立足课堂,做一个实践型团队
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各成员之间要相互借鉴、相互切磋,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育特色。
3. 乐于研究,做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研究”是一个团队能否发展的关键,要形成浓厚的研究气氛。不但要进行“关于有效课堂下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更要加强教材、教法、学法、考法的研究,把教科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 辐射带动,做一个进取型团队
工作室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要发挥辐射带头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严于律己,做成员教师的榜样;定期培训,做成员专业成长的领路人。
第二届通化市中小学名师论坛的主题是《提升生命境界,分享职业幸福》,她的文章《在沉潜中感受幸福》有幸在论坛中与大家交流,正像文章中说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不是教师的自我鼓励和慰籍,而是教育发展的形式要求,那么做一名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从与团队的共同成长中感受到了幸福。
三、不忘感动,从学生的细微关爱中享受幸福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个播撒爱的职业。其实我们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也享受着学生给予的爱。二十年来,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无论做什么职业,只要有机会,都会和她相聚,她在学生的心中不但是老师还是朋友。失落时的一句句关心、生病时偷偷放在讲台上几粒药片、高兴时的热烈欢呼……,这些都是她无比珍视的幸福,她快乐着、享受着……。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教师幸福不仅具有对于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怀,而且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学生具有榜样示范和教化引导功能。为了教师自身,为了学生终身,让我们共同拥抱幸福吧。
图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官网
网址链接:http://alumni.thnu.cn/star_person/fc/11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