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师德典范 铸无悔青春——王怀平
——记集安市第一中学 王怀平
王怀平于1995年7月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走上工作岗位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融于学生中间,体味着为人师表的幸福,正因为他把一颗年轻的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所以在所教的班级每月都会获得流动红旗,有“流动红旗不动班”的称号。97年秋,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兼职校团委工作。98年夏,又被提名为教务处副主任。
98年秋,因工作需要,调至集安市第一中学任教,一直承担班主任工作至今。在这方天地,他一如既往地积极投注全部的精力与情感,工作经验也日积月累,逐年增多。化蛹成蝶,真成蜕变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班主任。
一、以校为家、爱岗敬业
工作的二十年里,始终坚持早来晚走,做学生的表率,爱校如家,以学校的工作为重,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也用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与不辞辛劳的行动感染带动了一大批任课教师。他的爱人是初中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尽管她也很忙,但仍然对他给予了无限的理解与支持。
二、待生如子、爱满天下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爱能使人成功,在一中这样一所重点高中里,有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却非常懂事刻苦的学生,而他不仅努力争取学校给予帮助,还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社会有识之士慷慨解囊,资助贫困生上学。除此之外,他还拿出自己班主任津贴中的相当一部分作为班费中的奖励基金,并经常无偿资助困难学生。在对他们给予经济帮助的同时,经常与这些学生交流,打消他们自卑的心理,树立他们求学的信念,坚定他们成功的决心。
“当一名班主任,我乐意;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他的心里话。而孩子的进步、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这就不仅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正因为他的不断努力,不仅得到学生好评,满意率始终保持百分之百。
初接一个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为了使班级成为一个凝聚的集体,为了使每一个学生能得到长足发展,他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优势,并采取了“看、谈、评”的工作方法。“看”是指多了解多观察学生,尽早、尽快、尽多地深入班级,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在校表现。“谈”是多和学生主动沟通,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困难及心理动向,通过交谈指正学习态度及方法,指出优缺点,并激励其上进,做到“使其动、攻其心”。“评”是指一种阶段性集体总结,每周上好一次班会,每月总结一次,针对学习与纪律等方面的表现提出表扬、批评与要求,加以改进。所教班级一直是学校树立的典型,多次被评为“优秀团支部”、“先进班级”等。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班主任的培优转差工作是艰巨复杂的。他始终认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与“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培”和“转”。作为班主任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采取正确巧妙的方法鼓励他,让他们有信心,有动力去做人,去学习。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业精于勤、无私奉献
教学中,他自觉更新教学观念,接受课改新思想,不断地探索、创新,并且熟练地适时地把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当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也是他努力的方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共同研究,主动听课,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一套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他提倡学生的挑战的精神,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他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放过每一次实践机会,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余,他认真总结,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传给更年轻的同志,而且主动承担省级实验课题《曲线方程—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新课型》,现已结题。
“让青春闪光、为教育奉献、暖学生心田、催桃李芬芳”这就是王怀平老师的座右铭,“如果你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十几年来,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参加教育工作的二十年里,一直以此鞭策自己、勉励自己。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用满腔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心执著地追求着、探索着、书写着人生灿烂的诗篇。
在事业默默地耕耘中,虽历尽辛苦,但有很多领导、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一路行来,也采撷了累累硕果:
1997年09月荣获集安市师德标兵称号;
2000年12月荣获集安市嘉奖;
2004年12月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2005年06月荣获集安市骨干教师称号;
2005年12月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2006年06月荣获集安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6年09月荣获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06月荣获通化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图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官网
网址链接:http://alumni.thnu.cn/star_person/fc/117/728.html